第118章 冬捕
關燈
小
中
大
劉青山一大家子,全去參加大張羅家的酒席。
這個倒不是他們一家沒有矜持,搞全家擡那一套。
主要是差不多都隨禮了:爺爺劉士奎一份,林芝一份,高文學和劉金鳳一份,最後還有楊紅纓一份。
所以白吃白喝的,也沒剩下幾個,就都去了。
到第二天中午,劉青山開車,把二姐送到公社,坐客車回學校。
劉青山也知道了期末考試的具體時間,他們高一是十五、十六號這兩天。
回到村裏,老支書通知他:春城汽車廠那邊來電話,叫他這兩天就過去,說是外國的談判團馬上就要來了。
劉青山正好說了說趕集的事,大夥心裏有點沒底,原因很簡單:都沒做過買賣,不知道賣啥,也不知道咋賣。
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,到集市上,估計沒幾個能張開嘴的。
不要以為,那一聲吆喝是那麽容易喊出來的,它代表的是一種思想觀念上的轉變。
只有車老板子長個買賣腦瓜,舉雙手同意,正好順便還能叫自個閨女多摸摸方向盤。
至於賣啥貨,劉青山提出了一個大的方向:只要是過年時候能用到的年貨,統統都行。
他實在是太清楚了,這兩年,只要手上有東西,絕對不愁賣。
原因很簡單,包產到戶頭幾年,農民手裏多少有了點餘錢,誰不想過個好年?
而采購大多數年貨的渠道,就是供銷社這一個途徑,更多的人,還沒有商品經濟的意識。
大家情況都跟夾皮溝的村民差不多:不會做買賣,也根本沒有這個意識。
這樣的結果就是需求遠遠大於供應,所以只要把年貨運回來,躺著都能賺錢。
這裏邊的關鍵因素,就是他們有一輛大解放。
可以跑長途運輸,去城市進貨,就憑這一項,就是絕大部分人所不具備的。
一說起年貨,大夥也都來勁了,七嘴八舌議論起來。
什麽吃的喝的,穿的戴的,寫對聯的大紅紙,紮燈籠的五彩紙,甚至連糊墻的報紙和張貼的年畫,都給想到了。
劉青山拿著紙筆,很快就寫滿了一張,羅列出數十種商品。
這些東西當然不能全部采購,現在連一個進貨渠道都沒有呢,只能是有啥貨抓啥貨了。
商量了半宿,這才把前往春城的采購人員確定下來:張連娣自然要開大解放,老板叔和大張羅,這兩個能人負責跟車。
劉青山膽子也大了,要開著吉普車去春城,車上拉著張隊長和二彪子。
這兩位,主要是負責在春城聯系貨源。
等劉青山那頭忙完之後,還可以進行協助。
這年頭,跑運輸也不是那麽安全的,路上劫車的事也時有發生,為了以防萬一,還請啞巴爺爺下山,專門負責押車。
至於山上,臨時派兩個人,頂替一下護林員的工作。
一般過年趕集,怎麽也得過了臘八之後,才算是旺集,大致是從臘八到臘月二十八,二十天左右的時間。
現在距離臘八還有將近十天,正好開始備貨。
按照劉青山的想法,去的時候也不能跑空車啊,最好是來回載:把雞鴨魚肉這些農副產品運過去,再運年貨回來,兩頭賺。
他們豬場的那些育肥豬,已經被汽車廠預訂,不過還能再長半個月出欄,現在就宰殺的話,有點虧。
至於雞鴨之類,數量有限,現抓的話,十天半月也不一定能湊夠一車。
就在大夥為這事發愁的時候,二彪子提議說:“水庫那邊正要進行大規模冬捕,昨天還來夾皮溝雇人幫忙,不知道能不能弄幾車魚過去?”
冬捕是當地的特色,冬天鑿冰下網,一網下去,有時候能打上來好幾萬斤。
打撈上來的魚,直接就在冰上速凍,凍得邦邦硬,都能當棒子打人,吃的時候,跟鮮魚差不多。
最大的優點就是:方便運輸啊。
行,就這個啦!
老支書最後拍板。
不過這也不是一廂情願的事,還得做通水庫那邊的工作才行。
第二天一大早,張隊長就領著夾皮溝二十名壯勞力,去水庫幫忙捕魚,劉青山,也是其中的一員。
天還沒亮呢,劉青山就起來,在自家的院子裏活動一陣,時間太緊,他今天就不上山了。
屋子裏,母親已經為他準備好早飯:酸菜豬肉的水餃。
冬捕這活兒,時間長,任務重,在冰面上幹活,也格外消耗體力,所以必須吃抗餓的飯菜才成。
要是空著肚子幹活,越幹越冷,回來非得大病一場不可。
不光是劉青山,其他參加冬捕的村民,早飯也都是餃子油餅之類,不然真頂不住。
二十多人,坐上兩輛大馬車出發的時候,天剛蒙蒙亮。
馬車都是三個頭的,就是拉車的馬有三匹,也叫三套車。
中間是一匹駕轅的大轅馬,這個是拉車的絕對主力。
轅馬兩邊,還各有一匹馬,分別是拉串套和拉幫套的,重車的時候,轅馬拉不動,這兩個才發揮作用。
以往在當地農村,專門有一個名詞,就叫做“拉幫套的”。
啥意思呢,說的是這家的男人,因為身體原因,比如腿殘疾了啥的,支撐不起這個家。
而媳婦仁義,又不肯撇下丈夫改嫁,咋辦呢?
就會找一個娶不起媳婦的光棍汗,負責幹活,三個人在一起搭夥過日子,這個後加入的,就叫拉幫套。
今天夾皮溝出動三套車,不是因為拉不動車,而是水庫那邊,不僅雇人,還要雇馬,所以就多去幾匹馬。
呱嗒呱嗒的,整齊的馬蹄聲踏破拂曉的寧靜,馬兒粗大的鼻孔噴出一道道白氣。
這個時間段兒也是一天最冷的時候,俗稱鬼呲牙,氣溫絕對超過零下三十度。
鬼呲牙的意思是說,就算是小鬼兒這時候出來晃悠,也得凍得呲牙咧嘴直噝哈。
好在馬車上坐的這些人,一個個都捂得賊拉嚴實,從頭武裝到腳。
頭上大狗皮帽子,腳下大靰鞡頭,身上不是穿著棉大衣就是裹著羊皮襖,還真沒一個呲牙的。
走了四五裏地,馬車就已經進入水庫位置,地面上是半尺厚的積雪,下面才是將近一米厚的冰層。
走著走著,太陽出來了,陽光灑在雪原上,亮晶晶的,就像是閃爍的寶石。
這種時候可不能長時間盯著雪地瞧,那樣眼睛很快就會得“雪盲”。
因為雪地反射的紫外線非常強烈,盯著雪地看,就相當於盯著太陽看差不多。
“這裏,在這裏!”
遠處有一夥人,揮舞著手臂,喊聲遠遠地傳送過來。
走到近處,都是水庫的職工,有十多個人,一個個也都捂得嚴嚴實實。
“辛苦大夥啦!”
一個戴著狗皮帽子的老漢,率先迎上來,他就是水庫這邊的於主任。
於主任五十多歲,花白胡子上面全是霜,都快變成全白的了,
熟識的人,一般都叫他於把頭,祖上好幾輩子,都是水上討生活的。
他們這邊,把某一行業裏的領軍人物,常常稱作“把頭”。
比如把捕魚的高手叫“魚把頭”,采參的能人叫“參把頭”等等。
夾皮溝這邊,今天是張隊長帶隊,上去寒暄幾句,大馬車就去水庫的倉庫拉漁網和其它用具。
剩下的人,就開始跟在於把頭的後邊,尋找合適的下網地點。
這個也是最考驗魚把頭眼光的時候,因為隔著厚厚的冰面,根本不知道冰面下面魚群的分布情況。
要是選錯地方,大夥白忙活一天,打不上幾條魚。
而高明的魚把頭,都熟悉水下的地形,知曉魚群在水裏游動的規律,從而有效地下網捕撈。
說白了,這還是個非常吃經驗的行當,外行根本就不行。
大夥在冰面上前行,於把頭跟身邊的張隊長說:“老張,你們這人來的有點多,說好的雇十個人,每人一天一塊五毛錢,你這來了二十多,俺們水庫這邊可出不了這些錢啊。”
張隊長擺了擺手:“沒事,你就按照十個人給,回去俺們自己分錢。”
於把頭想了想又說:“那到時候扛兩條魚回去,大夥分分。”
劉青山正好趁機插了一嘴:“於主任,兩條魚可不成,我們要兩萬斤。”
“聽說你們夾皮溝賣蔬菜賺了不少,是有錢啦,張口就兩萬斤,你們吃得了嗎?”
於把頭嘴裏打著哈哈,他還以為是開玩笑呢。
張隊長就把情況說了一下,結果於把頭連連擺手:“不成不成,水產公司給俺們下了十五萬斤的捕撈量,還不一定能完成呢。”
劉青山又忍不住插話:“於主任,你剛才說,水產公司那邊是鯉魚三毛五分錢一斤,胖頭魚和草魚還要便宜一些,那俺們每斤多給一毛錢,你看咋樣?”
這時候的魚可一點不便宜,比豬肉也就稍微差一點,夏天的鮮鯉魚,也要將近一塊錢一斤呢。
一來是產量因素,二來就是運輸了。
劉青山上次已經跟汽車廠工會的郝主任聊過,就算是凍魚,怎麽也能賣個七、八角錢,這裏面的利潤很是可觀。
“不成不成,那樣不成倒買倒賣了嘛,是要犯錯誤的,老張啊,你就別給俺出難題了。”
於把頭毫不猶豫地一口回絕,這人原則性挺強,不是容易說服的主兒。
話題暫時到此為止,大夥繼續行進,漸漸來到大湖的中間位置,這裏已經人工清理冰面上的積雪,露出好大一片鏡面一般的湖面。
“一會兒就在這兒下網。”
於把頭比劃了一下,清理積雪之後的冰面,陽光能照射到水裏,這樣的地方,含氧量就比別的地方豐富,更容易聚集魚群。
說話間,馬車就把工具運來,大夥紛紛抄起鑿冰用的冰鑹子,就準備鑿冰洞。
這時候,忽然有人說話了:“這裏下網的話,估計打不上多少魚來吧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個倒不是他們一家沒有矜持,搞全家擡那一套。
主要是差不多都隨禮了:爺爺劉士奎一份,林芝一份,高文學和劉金鳳一份,最後還有楊紅纓一份。
所以白吃白喝的,也沒剩下幾個,就都去了。
到第二天中午,劉青山開車,把二姐送到公社,坐客車回學校。
劉青山也知道了期末考試的具體時間,他們高一是十五、十六號這兩天。
回到村裏,老支書通知他:春城汽車廠那邊來電話,叫他這兩天就過去,說是外國的談判團馬上就要來了。
劉青山正好說了說趕集的事,大夥心裏有點沒底,原因很簡單:都沒做過買賣,不知道賣啥,也不知道咋賣。
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,到集市上,估計沒幾個能張開嘴的。
不要以為,那一聲吆喝是那麽容易喊出來的,它代表的是一種思想觀念上的轉變。
只有車老板子長個買賣腦瓜,舉雙手同意,正好順便還能叫自個閨女多摸摸方向盤。
至於賣啥貨,劉青山提出了一個大的方向:只要是過年時候能用到的年貨,統統都行。
他實在是太清楚了,這兩年,只要手上有東西,絕對不愁賣。
原因很簡單,包產到戶頭幾年,農民手裏多少有了點餘錢,誰不想過個好年?
而采購大多數年貨的渠道,就是供銷社這一個途徑,更多的人,還沒有商品經濟的意識。
大家情況都跟夾皮溝的村民差不多:不會做買賣,也根本沒有這個意識。
這樣的結果就是需求遠遠大於供應,所以只要把年貨運回來,躺著都能賺錢。
這裏邊的關鍵因素,就是他們有一輛大解放。
可以跑長途運輸,去城市進貨,就憑這一項,就是絕大部分人所不具備的。
一說起年貨,大夥也都來勁了,七嘴八舌議論起來。
什麽吃的喝的,穿的戴的,寫對聯的大紅紙,紮燈籠的五彩紙,甚至連糊墻的報紙和張貼的年畫,都給想到了。
劉青山拿著紙筆,很快就寫滿了一張,羅列出數十種商品。
這些東西當然不能全部采購,現在連一個進貨渠道都沒有呢,只能是有啥貨抓啥貨了。
商量了半宿,這才把前往春城的采購人員確定下來:張連娣自然要開大解放,老板叔和大張羅,這兩個能人負責跟車。
劉青山膽子也大了,要開著吉普車去春城,車上拉著張隊長和二彪子。
這兩位,主要是負責在春城聯系貨源。
等劉青山那頭忙完之後,還可以進行協助。
這年頭,跑運輸也不是那麽安全的,路上劫車的事也時有發生,為了以防萬一,還請啞巴爺爺下山,專門負責押車。
至於山上,臨時派兩個人,頂替一下護林員的工作。
一般過年趕集,怎麽也得過了臘八之後,才算是旺集,大致是從臘八到臘月二十八,二十天左右的時間。
現在距離臘八還有將近十天,正好開始備貨。
按照劉青山的想法,去的時候也不能跑空車啊,最好是來回載:把雞鴨魚肉這些農副產品運過去,再運年貨回來,兩頭賺。
他們豬場的那些育肥豬,已經被汽車廠預訂,不過還能再長半個月出欄,現在就宰殺的話,有點虧。
至於雞鴨之類,數量有限,現抓的話,十天半月也不一定能湊夠一車。
就在大夥為這事發愁的時候,二彪子提議說:“水庫那邊正要進行大規模冬捕,昨天還來夾皮溝雇人幫忙,不知道能不能弄幾車魚過去?”
冬捕是當地的特色,冬天鑿冰下網,一網下去,有時候能打上來好幾萬斤。
打撈上來的魚,直接就在冰上速凍,凍得邦邦硬,都能當棒子打人,吃的時候,跟鮮魚差不多。
最大的優點就是:方便運輸啊。
行,就這個啦!
老支書最後拍板。
不過這也不是一廂情願的事,還得做通水庫那邊的工作才行。
第二天一大早,張隊長就領著夾皮溝二十名壯勞力,去水庫幫忙捕魚,劉青山,也是其中的一員。
天還沒亮呢,劉青山就起來,在自家的院子裏活動一陣,時間太緊,他今天就不上山了。
屋子裏,母親已經為他準備好早飯:酸菜豬肉的水餃。
冬捕這活兒,時間長,任務重,在冰面上幹活,也格外消耗體力,所以必須吃抗餓的飯菜才成。
要是空著肚子幹活,越幹越冷,回來非得大病一場不可。
不光是劉青山,其他參加冬捕的村民,早飯也都是餃子油餅之類,不然真頂不住。
二十多人,坐上兩輛大馬車出發的時候,天剛蒙蒙亮。
馬車都是三個頭的,就是拉車的馬有三匹,也叫三套車。
中間是一匹駕轅的大轅馬,這個是拉車的絕對主力。
轅馬兩邊,還各有一匹馬,分別是拉串套和拉幫套的,重車的時候,轅馬拉不動,這兩個才發揮作用。
以往在當地農村,專門有一個名詞,就叫做“拉幫套的”。
啥意思呢,說的是這家的男人,因為身體原因,比如腿殘疾了啥的,支撐不起這個家。
而媳婦仁義,又不肯撇下丈夫改嫁,咋辦呢?
就會找一個娶不起媳婦的光棍汗,負責幹活,三個人在一起搭夥過日子,這個後加入的,就叫拉幫套。
今天夾皮溝出動三套車,不是因為拉不動車,而是水庫那邊,不僅雇人,還要雇馬,所以就多去幾匹馬。
呱嗒呱嗒的,整齊的馬蹄聲踏破拂曉的寧靜,馬兒粗大的鼻孔噴出一道道白氣。
這個時間段兒也是一天最冷的時候,俗稱鬼呲牙,氣溫絕對超過零下三十度。
鬼呲牙的意思是說,就算是小鬼兒這時候出來晃悠,也得凍得呲牙咧嘴直噝哈。
好在馬車上坐的這些人,一個個都捂得賊拉嚴實,從頭武裝到腳。
頭上大狗皮帽子,腳下大靰鞡頭,身上不是穿著棉大衣就是裹著羊皮襖,還真沒一個呲牙的。
走了四五裏地,馬車就已經進入水庫位置,地面上是半尺厚的積雪,下面才是將近一米厚的冰層。
走著走著,太陽出來了,陽光灑在雪原上,亮晶晶的,就像是閃爍的寶石。
這種時候可不能長時間盯著雪地瞧,那樣眼睛很快就會得“雪盲”。
因為雪地反射的紫外線非常強烈,盯著雪地看,就相當於盯著太陽看差不多。
“這裏,在這裏!”
遠處有一夥人,揮舞著手臂,喊聲遠遠地傳送過來。
走到近處,都是水庫的職工,有十多個人,一個個也都捂得嚴嚴實實。
“辛苦大夥啦!”
一個戴著狗皮帽子的老漢,率先迎上來,他就是水庫這邊的於主任。
於主任五十多歲,花白胡子上面全是霜,都快變成全白的了,
熟識的人,一般都叫他於把頭,祖上好幾輩子,都是水上討生活的。
他們這邊,把某一行業裏的領軍人物,常常稱作“把頭”。
比如把捕魚的高手叫“魚把頭”,采參的能人叫“參把頭”等等。
夾皮溝這邊,今天是張隊長帶隊,上去寒暄幾句,大馬車就去水庫的倉庫拉漁網和其它用具。
剩下的人,就開始跟在於把頭的後邊,尋找合適的下網地點。
這個也是最考驗魚把頭眼光的時候,因為隔著厚厚的冰面,根本不知道冰面下面魚群的分布情況。
要是選錯地方,大夥白忙活一天,打不上幾條魚。
而高明的魚把頭,都熟悉水下的地形,知曉魚群在水裏游動的規律,從而有效地下網捕撈。
說白了,這還是個非常吃經驗的行當,外行根本就不行。
大夥在冰面上前行,於把頭跟身邊的張隊長說:“老張,你們這人來的有點多,說好的雇十個人,每人一天一塊五毛錢,你這來了二十多,俺們水庫這邊可出不了這些錢啊。”
張隊長擺了擺手:“沒事,你就按照十個人給,回去俺們自己分錢。”
於把頭想了想又說:“那到時候扛兩條魚回去,大夥分分。”
劉青山正好趁機插了一嘴:“於主任,兩條魚可不成,我們要兩萬斤。”
“聽說你們夾皮溝賣蔬菜賺了不少,是有錢啦,張口就兩萬斤,你們吃得了嗎?”
於把頭嘴裏打著哈哈,他還以為是開玩笑呢。
張隊長就把情況說了一下,結果於把頭連連擺手:“不成不成,水產公司給俺們下了十五萬斤的捕撈量,還不一定能完成呢。”
劉青山又忍不住插話:“於主任,你剛才說,水產公司那邊是鯉魚三毛五分錢一斤,胖頭魚和草魚還要便宜一些,那俺們每斤多給一毛錢,你看咋樣?”
這時候的魚可一點不便宜,比豬肉也就稍微差一點,夏天的鮮鯉魚,也要將近一塊錢一斤呢。
一來是產量因素,二來就是運輸了。
劉青山上次已經跟汽車廠工會的郝主任聊過,就算是凍魚,怎麽也能賣個七、八角錢,這裏面的利潤很是可觀。
“不成不成,那樣不成倒買倒賣了嘛,是要犯錯誤的,老張啊,你就別給俺出難題了。”
於把頭毫不猶豫地一口回絕,這人原則性挺強,不是容易說服的主兒。
話題暫時到此為止,大夥繼續行進,漸漸來到大湖的中間位置,這裏已經人工清理冰面上的積雪,露出好大一片鏡面一般的湖面。
“一會兒就在這兒下網。”
於把頭比劃了一下,清理積雪之後的冰面,陽光能照射到水裏,這樣的地方,含氧量就比別的地方豐富,更容易聚集魚群。
說話間,馬車就把工具運來,大夥紛紛抄起鑿冰用的冰鑹子,就準備鑿冰洞。
這時候,忽然有人說話了:“這裏下網的話,估計打不上多少魚來吧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